金口中国茶
进入中文版 ENGLISH
产品分类
联系我们

地址: 广东省广州国际茶叶交易中心(自编四栋)
联系人: 赖先生
手机: 13711365511
电话: +86.0755-28708049
传真: +86.0755-28708049
E-mail: 100301811@qq.com
QQ: 100301811
    QQ: 100301811   QQ: 729132163  

关于我们
文化离不开生活,艺术的终极是融于生活。文化从来没有断绝,它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反复出现在平常的日子里。
  我们都是凡人,纵然手把黄菊悠然见南山,也隔绝不了尘世的喧嚣。
  渴望云淡风轻,希望行云流水。来到世间三十余载,生于潮汕,长于潮汕,自呱呱落地时起,茶便充斥满了我的生活,随着年龄增长,随着认识的加深,茶,更是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长大后,用真心对待每一个人,天南地北的结识了一班年龄各异,专长斐同的好朋友,并有一共同点,那就是古执与爱美,爱生活中的美,自然之美,从而也让我喜欢更多物事。
  王金良老先生,年已近七十,侍弄茶树,制作茶叶逾五十载。五十年如一日,不随浮躁潮流,不为利诱,一心做好单丛茶。穷毕生精力,侍弄好中国乌龙茶极品——潮州单丛茶。潮州市饶平县境内海拔1036米的双髻岭,是一片未被污染的人间胜景,蓝天就在你头上,白云伸手可及。这里本来没有路,只有上天和先辈馈赠的如仙境般的自然风貌和古茶树资源。方圆5000亩,正是王先生的有机茶园。50年来,王先生和他的伙伴们上山侍弄茶树,采摘茶叶,每天都用脚穿行在凤尾竹中,穿行在漫山的林木中。50年来,每天都用他们的真心,用他们的双手,为茶树除草、松土、剪枝、采摘。每一棵茶树都浇灌着他们的汗水和心血。逾50年,他们没有借助任何机械,没有施用任何农药和化学合成的肥料,用他们的脚,穿行在连绵的山峰中,用他们的双手,劳作在这片占地5000亩的土地上。50年来,其控火技术早趋完美,足火炭焙工艺独步天下。其炭焙单丛茶具单丛茶最佳品饮风味,花香蜜韵俱全,饮之不伤胃,且长期存放不变质,具越陈越醇,蜜香更浓郁的特点。
  范鹏,著名紫砂艺术家范晓明之子,一位优秀的,年青的紫砂艺人。范鹏从小跟父亲学艺,十余年来孜孜不倦。与范鹏结缘是在2008年的广州茶博会上,其时我应朋友之邀出任广东省茶文化研究院付理事长一职,小范代其父亲来参展。因一点小忙我们竟成了朋友,结下不解之缘。
  自小时候范鹏就把紫砂艺术当做了一种乐趣,一种生活。艺术源于生活,这是范鹏对紫砂艺术的深刻理解。在十余年的做壶经历中,他吸取了各位名家的优点,刻苦钻研。在学习与创作实践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其在传统的紫砂壶美观形式里,大胆构思尝试,结合现代生活元素加以创作。设计独特出众、奇趣无穷,整体造型即传统又新颖,意涵深刻,加上独树一帜的全手工制壶手法,散发着强烈的艺术气息,兼具传统基础的深度及现代感。但是范鹏并不刻意的去迎合市场,不像现在的一些年青艺人,恶意炒作,沽名钓誉。而是选择自然的淋漓发挥。他自己有句座右铭,做壶如做人,壶品如人品。这十个字诠释的范鹏——是一个真正的紫砂艺术家,一个真正的宜兴紫砂艺术的传人。
  与范鹏的相识进而于2009年茶博会结识了其父,著名紫砂艺术家范晓明先生。晓明,曾用名范中明,男,1963年出生于丁蜀镇陶艺世家,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陶瓷协会会员,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馆聘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陶源居"晓明陶艺"工作室创办人, 范晓明自1980年从事陶艺设计,制作,从师江建翔,徐元明,同时蒙受何道洪等诸多名家指点,20多年来刻苦钻研,潜心实践,形成了传统和现实相结合的风格,并在其作品中融入了新的创作理念,使其所创作的作品更富有内涵和哲理。
  林凯龙,自号一聋先生,广东省揭阳棉湖人,1963年生于揭阳, 1986年毕业于武汉科技大学并举办国内最早现代派个展,后被美学大师王朝闻聘为国家重点项目《中国美术史》撰稿人和全书插图作者,该书是2006年胡锦涛主席访美时赠送耶鲁大学图书之一。25岁即有国画入选七届全国美展,并在北京荣宝斋、香港、汕头、潮州、珠海等地举办个人画展。有《潮州老屋》、《林凯龙画集》、《潮汕画派系列丛书——林凯龙》等行世,获广东省第二届图书奖、全国第七届高校出版社优秀畅销书等大奖。国家艺术类核心期刊、中国画权威杂志《荣宝斋》2008年第二期对其国画成就进行重点介绍,并附有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前副所长、博士生导师陈绶祥的推介文章。现执教于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
  这位胡子拉茬不善辞令,既不为评职称又不为赚钱却为着一本书而主动把工作辞了的"怪人",悄无声息地弄出了一本让海内外学者为之刮目相看并拍手叫好的《潮汕老屋》。
  法国著名画家、 中央美术学院客座教授 、博士生导师 司徒立在 《潮汕老屋》一书的序言中提到:林凯龙对潮汕民居建筑的始源及历史的演变、潮汕老寨府第的形制与格局、特殊的装饰工艺及它们对潮人的影响等,都做了严谨的考据和详尽的论述,间中还议论南北、旁及中外建筑艺术的比较,生动活泼,趣味盎然,读之甚快。他说,除著述之外,林凯龙先生还是专业画家和摄影家;开阔的视野和独特的视觉为他的研究提供了大量优美的图像。通过这些图象,读者将在艺术的享受中了解底蕴深厚的潮汕民居,认识潮汕民居的价值,使更多的人自觉地加入保护民居遗产的行列。
  林凯龙自己则在书中说:大海是潮人的母亲,它以宽广的胸怀日夜不停地接纳来自潮汕平原的江河水,也同样接纳来自潮汕大地的子民们。散布四海的潮人,无论身在何方,成就多大,地位多高,在他们心目中,有一个字永远是神圣的,提起这个字就足以使他们百感交集,热泪盈眶。这个字就是“厝”字。“厝”是他们祖祖辈辈居住的地方,是他们告别列祖列宗和妻儿父母向外漂泊的出发点,是他们维系中华文化的根,是故乡牵引着他们的线;有了它,流荡的心就有了可能停泊的港湾,有了可以歇息的驿站,充满变数的人生能得到时时的抚慰;有了它,他们在外面的拼搏才有了终极的目的——“厝”是他们生命的力量之源,保护它、维护它、为它添砖加瓦,也成了一部分潮人在外面披荆斩棘的动力! “厝”不但是先人留给后人的可以遮风挡雨的遗产,也是四海潮人梦魂萦绕的精神家园。
  谢大硕幼承家学,少习书画,长事收藏。生性灵敏,器根匪浅,凡有所好者,略加琢磨则无所不通。若莳花艺兰,玩砚蓄墨,饲鸟逗鹰,焚香品茗,皆所悉备。以古人之修养为修养,以审美之人生为人生。
  谢大硕之收藏,以文玩为始,渐次及家具古玉。笃学好古,若有夙缘。然其所自喜者,乃在高古之玉器。红山良渚,苍壁黄琮;周决汉璜,银沁鸡白。十数年来穷搜冥索,遂成规模。
  ……
  正是有了诸多好友不遗余力的支持,才有了我在茶室。(众多朋友先不一一列表)
  我在,我在,我们都在,希望一杯清茶,一把好壶,一幅字画,一块血沁古玉…能成为注往我们心中的一泓清泉。
  我在茶室,只以物喜,不为物御。

  室主:闲云孤鹤
  2010年10月5日星期二于汕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