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口中国茶
进入中文版 ENGLISH
产品分类
联系我们

地址: 广东省广州国际茶叶交易中心(自编四栋)
联系人: 赖先生
手机: 13711365511
电话: +86.0755-28708049
传真: +86.0755-28708049
E-mail: 100301811@qq.com
QQ: 100301811
    QQ: 100301811   QQ: 729132163  

新闻动态

举目见群山,朝夕闻茶香——走进勐海

来源:金口选茶  发布时间: 累积浏览:人次

    一座西南边陲小镇,究竟有什么魅力,吸引几代能人志士为它奉献毕生?一片看似贫苦的土地,到底蕴藏了什么宝藏,让它成为中外茶人趋之若鹜的圣地?

本期《大益》报带您走进勐海,亲临中外闻名的大叶种茶树王国寻幽探胜。在这片被称之为“普洱茶故乡”的土地上,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构成了勐海独特的动人情韵。“举目见群山,朝夕闻茶香。”这种意境,在勐海县的每一个角落里,都能深深体验得到。

 

走进勐海之 灵山秀水

 

    勐海地处云南西南部,东经99°56’~100°41’、北纬21°28’~22°28’之间。这里是一片美丽的热带雨林,土壤肥沃,森林苍翠。密林深处,飞翔着美丽的孔雀,居住着柔情的傣族姑娘;这里有起伏的群山,那高山云雾之中,绵延着片片野生古茶园,生活着祖祖辈辈的茶人。

    “勐海”在傣语里的意思是“勇敢者居住的地方”。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个叫"岩海"的勇士率领着不畏艰险的傣家人,在这片原始蛮荒的地方驱妖除怪,扫除瘴疬,把她逐渐开发成了人间乐土,“勐海”也就以此得名。

    在勐海,你常常会感觉不到季节的更替,因为这里的四季温润如春;在勐海,你总是可以看到澄净的天,绵白的云,因为这是热带雨林的上空。勐海的清晨,如果你在跑步或者骑车,你常常会觉得好似有毛毛雨扑面而来,因为这里空气湿润,雾气弥漫;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掩映在浓雾中的雨林,闻到从雨林中散发出的茶香。

    上苍的偏爱,让勐海注定要成为茶叶种植的“宝地”:勐海属滇西南山原地貌区,境内山峰、丘陵、平坝相互交错,其中山区面积占93.45%,海拔高度适中,火山磁化带频繁的地震,为这个地区带来了丰富矿藏的同时,将地质中各种微量元素颤动溶到水中、土里,为茶树提供了独特的生长条件。这里的土地土质疏松,透气性好,属于微酸性偏沙质的赤红壤,红壤,砖红壤,ph值在4.5~6之间,最宜茶树生长。

勐海的高山云雾似乎也专为茶树而生。勐海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四周高峻,中部平缓,有如一个小盆地,加之丰富的降雨,使得勐海年均雾天高达107160天,多雾造成的漫射现象和勐海地区充足的紫外线,有利于茶叶中芳香物质、氨基酸等成份的合成和积累,使勐海茶鲜香甘爽。

    或许是上帝的有意安排,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勐海,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有“春城中的春城”之美称。勐海年平均气温18.7℃,年均日照2088个小时,同期有效积温高满足茶叶各阶段的生长要求,使茶叶充分生长发育。光照条件好,茶叶所喜好的紫外线充足,使茶树进行充分的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显著的温差,使茶树体内转化和积累了丰富的含氮化合物,这就是勐海茶叶滋味浓醇,持久耐泡的原因。

    充沛的雨水,更深深滋润着这片土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勐海,雨量充足,年平均降水在1260毫米~1965毫米之间,远远高出茶树成长800毫米的降水要求,空气湿度高(约 82%),恰好在茶叶最佳生长湿度范围(80%~90%)。充足的水分,使茶树体内光合作用形成的糖类化合物难以缩合,纤维素不易形成,这样,可使茶叶原料鲜叶在较长时期内保持鲜嫩而不粗老;同时,充沛的雨水还能促进茶树的氮代谢,使鲜叶中的全氮量和氨基酸提高。所有这些,都有利于保持茶叶嫩度、提高茶叶香气和滋味。

 

走进勐海之 世代茶人

 

    勐海是多个少数民族的栖息地,他们的世代生息丰富了勐海悠久的茶史和多彩的  茶文化。这里居住着世称“濮人”后裔——最早种植茶和饮用茶的布朗族;依水而居、聪明勇敢的傣族;勤劳善良、善于植茶的哈尼族、拉祜族……

千百年来,各少数民族居民便在上天赐予他们的大茶园里,世代以茶为伴。他们知道茶是上天赐予的灵叶,祖祖辈辈对它都倍加珍惜。种茶、采茶、制茶,这不光是长辈们的农活,也是孩子们耳濡目染最早学会的技艺。春天去探访勐海的茶山,到处都能看到少数民族年轻人的身影,他们背着竹篓、爬上古树,摘取刚刚发出的新茶,丝毫不顾高山烈日无情的烤晒。几个小时,等背篓装满鲜叶,他们就踏上茶园小路,回去继续帮着父母杀青、揉捻和摊晾了。

    玉嫩长在布朗族人家,一家以茶为生,村里也以女子会制茶为美。外婆是制茶能手,年轻时将技艺传给了阿妈,现在,小玉嫩也到了该传承的年纪,一有空她就端个板凳坐在阿妈旁边细心学习。过两天要做青竹茶了,因为青竹茶将泉水的甘甜、青竹的清香、茶叶的浓醇融为一体,是女孩最喜欢的味道,所以小玉嫩一直都想学。做青竹茶不难,但方法比较奇特,先砍一节碗口粗的鲜竹筒,一端削尖,插入地下,当作煮茶器具,再向筒内加上泉水。然后,找些干枝落叶,当作烧料点燃于竹筒四周。当筒内水煮沸时,随即加上适量茶叶,待几分钟后, 将煮好的茶汤倾入事先已削好的新竹筒内,便可以喝了。今年终于可以跟着阿妈一起做青竹茶了,能喝到自己亲手制作的青竹茶,小玉嫩心中充满期待。

    像玉嫩这样的少数民族家庭很多,他们的一生都奉献在勐海茶山的土地里,日夜与茶为伴,茶叶的清香,与他们质朴的灵魂纠缠在一起……

 

走进勐海之 生态美味

 

    在勐海吃东西,一不小心会咬下自己半截舌头来。要知道说这话不是夸张,只有亲自去尝过才知道。这里,我们向大家介绍几款勐海最具特色的生态美食,如果有一天您亲自到了勐海,记住一定要去尝尝喔!

勐海大米

 

   勐海自然条件优越,素有“鱼米之乡”美誉,这里生产的滇陇201、滇屯502等优质大米香飘云南内外。来勐海,即使不喜欢酸辣的食客也能享受到这清香甜糯的大米。长途跋涉没有胃口,只需主人端上一碗米饭,你就会被它的清香所吸引,不用任何配菜,照样享受一顿美美的晚餐。

 

凉拌木瓜

 

   勐海家家户户房前屋后几乎都种满了果树,木瓜、芒果、菠萝蜜……夏天里,拿长杆于门前击两木瓜,再顺手于地里扯几叶香菜,洗净,木瓜切丝,香菜切段,投以辣子盐巴(最好能加两块冰),炎热的夏日遇上这酸酸甜甜的木瓜丝,嚼在嘴里脆声阵阵,清新怡人!

 

甜笋

 

    每年的79月是勐海人大饱口福的季节,因为不光能吃到当地新鲜的热带水果,更能第一时间品尝到山上长出来的香甜嫩滑的甜笋。甜笋清脆甘甜,新鲜可口,可以炒吃、煮吃、烤着吃,甚至还可以直接生吃。但当地人最喜好的还是蒸来吃,蘸着番茄喃咪(傣族辣酱。特小特酸的番茄和小米辣,火炭烧烤至皮糊,去皮后加入野芫荽、香子等常用佐料剁碎拌均),甜笋的脆甜加上喃咪的酸辣,味感的碰撞,极致的享受。

 

包烧肉

 

   勐海多雾又多阳的天气,养得这里的芭蕉叶翠艳欲滴、格外喜人。半分肥的猪肉、红辣椒、绿薄荷、葱姜蒜,洗净,剁碎,拌匀,揉成三角矗立状;晨后采来的芭蕉叶,撕片;叶包肉团,捏拢,竹签别住。或入蒸笼,或入火塘……打开来,色彩鲜艳,红绿得彰;薄荷之清香、猪肉之嫩香、蒜粒之浓香,辅以芭蕉叶的自然香味,不吃,就已遐思万里!

 

 

走进勐海之 古生茶园

 

    在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下,浩浩荡荡的澜沧江把西双版纳一分为二,江两岸自古就遍布着茶山、茶园。西双版纳州的古六大茶山历史悠久,为明清时期云南地区民族融合、边疆经济发展起到过巨大推动作用。但二十世纪上半叶,随着西双版纳通向内地主干道的改向,阻断了古六大茶山的发展,这些地区的茶叶产量逐渐减少,古茶园大批荒废。云南普洱茶主要产区逐步转移到以勐海为代表的澜沧江南岸地区,这也催生了新六大茶山的声名鹊起。

    新六大茶山分别为:南糯、南峤、勐宋、布朗、巴达和景迈茶山。前五座茶山集中在勐海县境内,位于澜沧县的景迈茶山也与勐海紧紧相连。延绵千里的茶山上,遍布着郁郁葱葱的古茶园。这里的茶树有几百年甚至上千年,见证过时代更迭、风云变幻。现在,它们依然静静地伫立在那儿,这个世界的浮躁、喧嚣,仿佛都与它们无关。

       新六大茶山产区茶叶,以味浓、香高而闻名。在这片青山秀水中孕育的茶园,吸天地精华,含云雾韵味。勐海茶厂两万亩绿色生态茶叶种植基地就分别位于巴达茶山和布朗茶山,完全利用当地的生态和环境优势,实现真正的好山出好茶。其中位于勐海最大的用材林场“布朗山林场”内的布朗山基地,周围数十公里均为材林以及阔叶林区,属典型的生态茶园。场内林茶交错,溪流竞语,可与桃源相媲美。现有丰产茶园万余亩,所产之茶毫多体壮且无污染。巴达基地,比邻1700龄野生茶树王——巴达大茶树,平均海拔皆在1700以上,全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茶树生长季节终日云雾缭绕,所产之茶皆具高山品质,“色、香、味”均属上乘。上述两个基地所产原料,已成为今天“大益”普洱茶最有力的品质保证。

 

走进勐海之 今日新貌

 

       70多年前,当范和钧先生等一批创业先贤来到勐海(时名佛海)之初,这里还是一个人烟稀少的“瘴疠之地”,贫穷、落后像瘟疫一样困扰着这个美丽的地方。但是,经过70多年的发展,经过改革开放以及一代又一代茶人不懈的努力,今日的勐海,终于出落得繁荣富庶,一片欣欣向荣。

    茶业历来是勐海的传统支柱产业。改革开放后,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普洱茶行业的兴盛,勐海茶叶产业飞速发展,已成为拉动勐海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据统计,至2007年,全县茶叶种植面积达29万余亩,干毛茶产量1.2万吨,茶叶初制所559个,茶叶精制厂123个,精制普洱茶总产量达1.95万吨,产值达18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75%,农民人均茶叶收入占年人均纯收入的30%以上。茶业的兴盛有力地带动了旅游、房地产、餐饮等其他产业的发展,这些发展也一直遵循节能环保的原则,09年开通的县内电瓶公交车就是勐海县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有力举措。近几年来,慕名而来的海内外游客就达300万人次,仅2009年,勐海茶厂大益馆就接待海内外来客一百多批。现在,登茶山、拜茶王、观大益、购普洱已成为游客行程中必不可少的活动安排。游客及外来人口的增加,极大的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可以说,茶叶已成为勐海农民致富的主源,经济增长的靠山,社会稳定的良方,现代化建设的助推器。

    走进勐海,映入眼帘的是青翠的茶山、碧绿的田野、美丽的村寨、初起的楼房,……,在边疆现代化建设中,古老的“普洱茶圣地”正在绽放她独特的魅力,吸引四海目光。难怪著名茶叶专家、原勐海茶厂厂长唐庆阳说:“勐海茶是绿色的金子”。如今,这块“绿色的金子”越发闪亮夺目,释放出无限的价值,引领着勐海辉煌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