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口中国茶
进入中文版 ENGLISH
产品分类
联系我们

地址: 广东省广州国际茶叶交易中心(自编四栋)
联系人: 赖先生
手机: 13711365511
电话: +86.0755-28708049
传真: +86.0755-28708049
E-mail: 100301811@qq.com
QQ: 100301811
    QQ: 100301811   QQ: 729132163  

新闻动态

茶意生活

来源:金口选茶  发布时间: 累积浏览:人次

《铁齿铜牙纪晓岚》是以历史人物纪晓岚为蓝本的历史剧,由著名演员张国立自导自演,已续编至第四部,深受观众喜爱。里面的三位主演张国立、王刚、张铁林,演技生动、个性突出、配合默契,被观众寓为铁三角。

随着《铁齿铜牙纪晓岚4》于今春在荧屏上的热播,里面的许多情节也引起了观众的热议。细心的观众会发现,这部剧里的新戏码,例如“网恋”和“炒股”,都与“茶”搭上了关系。《纪晓岚4》设置了古代一种笔谈形式,即某人在茶馆里写上联,由客人接下联……乾隆接了下联,所以,他非得找着出上联的人……”随后,乾隆和纪晓岚、和珅一起,居然开始体验起类似于现代“网恋”的刺激,争先恐后地跑到茶馆打工去了……而剧中的所谓“炒股”情节,其实是和珅做起了“囤积炒卖茶叶”的生意,杜小月跟风“炒茶”竟把纪晓岚的积蓄赔个精光。“这和前年普洱茶被恶炒的事件十分相似。”张国立是这样解释的。

张国立向记者再三表示这是最后一部纪晓岚剧。他有点留恋地说:“我们都老了,绝不可能再演了。”但在剧中常常与纪晓岚打太极的“乾隆帝”张铁林却不同意:“我还年轻,还能拍更多,只是他们都不演了。”言语中,由张国立、张铁林和“和珅”王刚三人组成的荧屏“铁三角”能否继续下去,看来还真有点悬。

不过即使“铁三角”不再合作纪晓岚系列,有一点肯定的是,这三位老友在荧幕外仍会时常三人行。能在荧幕中达至如此默契,皆因私下里有着许多共同爱好。例如书法、例如收藏,还有茶。

 

张国立:藏茶60  推茶不遗力

2003年间,张国立在云南昆明拍摄电视剧《挣脱》,的著名影星张国立认养了一株千年古茶树。在戏里扮演一名大毒枭,拍戏间隙,从事茶艺推广多年的台商黄传芳先生向酷爱茶饮的张国立推介了普洱茶,这位“康熙爷”喝罢“龙心大悦”。酷爱喝茶的张国立接触到普洱茶后,立即成为发烧友。张国立感叹:“全中国,云南是我最爱的地方,云南有看不完的美景、吃不完的美食、喝不完的好茶。”

当得知思茅地区宽宏村发现千年古茶树群,因为资金原因缺乏保护时,他表示愿意捐款终生认养一株,并在马可波罗半岛别墅拍摄现场将1万元认养款通过黄先生捐给了负责此事的思茅地区科普中心负责人,成为第一个捐款认养者。捐款之后,张国力连称,没想到云南会有这么好的茶,这辈子都只会喝普洱茶了。

自张国立对普洱茶的感情可以用走火入魔来形容,曾在云南马帮『瑞贡京城』普洱文化北京行中购卖了十驮普洱茶,并专程从北京赶到普洱县为他的十匹马送行。张国立个人收藏的普洱茶达到60吨,可谓艺人之冠。

张国立不仅喝茶、藏茶,还先后认养了两棵古茶树,同时不断发展大批的普洱茶发烧友,每到一个剧组,都为大家免费冲泡云南的普洱茶。张国立很得意地说:“受我影响爱上普洱茶的人,绝对上千了。”

为何茶中独尊普洱茶,张国立说,“吸引我的是普洱茶物质与文化的双重内涵,普洱茶不愧为茶中之茶,它既有茶马古道的神秘身世,又包含了深邃的哲学思想,也融会了现代商业与品牌文化,具有强烈的历史和时代文化性。它随著时间自然发酵,由于茶品存放的时间和环境的不同,产生的特有陈香有非常丰富的层次,久经历练、返朴归真的感觉直接体现在味觉上,饮用过程中感官体验异常微妙。”

经过早年的艰苦创业,张国立现今可说是名成利就,在内地乃至华人地区的影视界都有很大影响力。“温饱思公益”,这是张国立常常说的一句话。在云南拍戏的经历,不仅让张国立与普洱结下不解缘份,亦让他对该少偏远山区的贫困生活有了深入的体会。

200510月,张国立捐赠并主持了“希望工程云南普洱茶北京慈善拍卖会”,一筒“八千里马背驮茶”为云南希望工程筹款160万元,用于援建八所“马帮茶道明星国立希望小学”。于200610月见证了“西畴县芹菜塘村马帮茶道明星国立希望小学”的落成,并将资助该所学校的孩子上大学。在2007年开年之际,张国立、邓婕夫妇再次慷慨捐赠云南希望工程25万,用于建设西畴县扭扣小学,同时,还将给9所希望小学捐赠希望工程图书室,为山区孩子送去精神使两,给在艰苦环境中依然坚持求学的还在带来实实在在的温暖。

近年来,“普洱茶”炒风四起,张国立对此很有些不满,“茶叶应该是实在的,现在的许多茶人将它搞得太商业化,云南普洱茶就是被他们弄坏的。”

有许多人把张国立看成普洱茶专家,问他普洱茶是否能够在收藏中增值,对投资普洱茶的前景是否看好,张国立的回答是:“云南的普洱茶是好东西,但是它对于我来说就是爱好而已。”

是的,对于普洱市场来说,需要的不是炒作,而是更多的真实的爱好者!

王刚:生活如茶,要品出真滋味     

王刚,最初人们是通过广播熟悉他那颇富磁力的声音,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播讲《夜幕下的哈尔滨》一举成名。之后,他又是当节目主持人,又是当演员的,样样都是做得有声有色。王刚扮演的和绅,深得观众好评,很长时间里,圈里圈外的朋友见到王刚都会称他“和大人”,可生活中的王刚沉稳中透着机敏,温和中显得谦逊但又善解人意,极具“绅士”风度。其实王刚也有“坏”的一面,生长在吉林的王刚骨子里有东北人的刚烈,他对一些看不惯的地方从来不客气,该说就说,也不考虑面子的事,也因此得罪不少人,但他觉得是真朋友就不会在乎这些。

“要不给我冰水,要不给我热茶,没味道的东西最没意思。”问及王刚的喜好时,他这样说道。王刚喜欢“浓烈”这个字眼,所以他当演员要挑那最狠的角色来演,演要演得尽兴;做《天下收藏》主持人,现场砸赝品,砸也要砸个痛快,要不如此也非王刚,没人能像他那样既有儒雅之风又稍带些许轻狂。

  王刚经历了三次婚姻。2006年王刚第三度入“围城”,2007年花甲之年再度当上了父亲。王刚第三任妻子是解放军艺术学院的大提琴副教授郑艳东。据王刚的一位圈外好友向记者透露,王刚和郑艳东的相识是在网络上。据王刚的朋友透露,王刚对于再婚缺乏勇气,但女儿王婷婷非常支持父亲再婚,两人才走到一起。

“一天幸福也是幸福,一年也是,十年也是,不要一旦有了分歧就要死要活的”王刚觉得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爱情观。“恋爱如同一杯烈酒,年轻时喜欢寻求一种刺激;而婚姻是一杯香茶,需要慢慢品味,先前的苦涩在回忆里也变得甘甜。两个人互相捶捶背,挠挠痒,或是讲讲故事,这就是婚姻的情趣。”

  王刚告诉记者他家大到家具摆设,小到烟灰缸,处处都是古色古香,而且还有一个很大的书橱,里面摆满了古书文集,每天他习惯先打开窗帘,眺望远方,深深地吸一口清新的空气。因为女儿在英国生活,王刚家里原先的摆设都是西式的家具,但有一天他在一仿古家具店买到一套明清家具后,就越看越喜欢,随之把所有的西式家具全部换成明清家具。王刚是如此痴迷于自己的小天地,每在古玩市场淘到心爱的玩意儿,王刚都会在家里反复看好久,兴奋上好几天。收藏已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

“你看我的业余生活很单调,在家里沏一壶好茶,看看有关收藏的书,时间就这样被打发掉了,有时再抬头时,外面天都黑了,我应该谢谢自己有这么一个爱好,会让你把周围的喧嚣烦事都忘了,有一种‘关门即深山’的意境。”

张铁林:不喜喝酒爱品茶

张铁林是个文化型的演员,不仅钟情书法与收藏,而且还担任了暨南大学艺术学院的院长;茶也是他的最爱。张铁林年轻时赴英留学10年,在英国国立电影学院表演系主修表演与导演。现在他除了有着表演艺术家的身份,还多了一个“书法家”的头衔。

张铁林自小生活在文化古都西安,西安碑林就是他家的“后花园”,从小嬉戏其间,碑林里那一块碑在什么位置、何种风格,何种字体,他都如数家珍。因此碑林里的历代名碑,对他耳濡目染,留下了深刻印象。据说,当时的石碑都未经保护,没有被玻璃罩起来,许多名碑他都一一勾摹临习过。张铁林从小就具此得天独厚之条件,摩挲其间,是何等之幸运,书法的精神自然就在他的身上生了根发了芽,与书法一生接下了不解之缘。因此后来,无论先生在海外留学,还是四处拍戏,他都从未间断过对书法的学习。我确实喜欢写字,其实写了好多年了,是不系统的,也没有正儿八经地拜个老师写字。就是非常的爱写,有兴趣,有展览就看,遇到朋友就写。”

张铁林对书法有着自我独到的体认,他以为书法最重要的是传承,而不是一味近乎自恋式地创新,他崇尚写意抒情,反对矫揉造作。

张铁林的书法有此造诣,还得益于他的收藏,尤其是明清名贤手札的收藏,不仅量多,所涉面广,且又多是难得之精品。手札收藏,近年已愈来愈受到收藏家的青睐。收藏手札,也逐渐成为艺术品投资的新热点。

  王刚对收藏的兴趣也是张铁林带出来的,“那时候他老念叨,没什么爱好,我说你可以玩玩收藏啊,结果他一发不可收拾。”张铁林说,“王刚买东西特别小心,他在上海地摊上为一个小东西跟人家讨价还价,砍来砍去,我一去都是问,你这一堆多少钱。我买下一堆,扒拉几个送他。”

  张铁林还曾经自制过瓷器。不辞劳苦从景德镇请来师傅,自己烧,再请书法家在上面写字。不过“烧出来的东西也不知道拿它们怎么着,后来就关了”。“有一天,突然醒悟过来,我干吗不写‘铁林窑制’啊,500年后就是真古董。”   

    除了书法,张铁林的兴趣还包括名车、古董、相机等,不过有一样他是不好的,那就是“喝酒”。张铁林说,他根本不习惯喝酒,可以说是滴酒不沾,酒吧和歌厅更是极少涉足。不喝酒的张铁林却很爱喝茶,跟他的老友张国立独爱普洱茶相比,他喝的茶很广泛,当然最爱的是铁观音。张铁林与张国立、王刚被誉为荧屏“铁三角”,据闻,几位好友都约定要找时间再合作一回,共同演绎安溪茶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