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口中国茶
进入中文版 ENGLISH
产品分类
联系我们

地址: 广东省广州国际茶叶交易中心(自编四栋)
联系人: 赖先生
手机: 13711365511
电话: +86.0755-28708049
传真: +86.0755-28708049
E-mail: 100301811@qq.com
QQ: 100301811
    QQ: 100301811   QQ: 729132163  

新闻动态

“抱团”中国茶业出口必由之路

来源:金口选茶  发布时间: 累积浏览:人次

中国茶出口须抱团

  长期以来,中国茶出口处于大而不强的尴尬境地。如何让“养在深闺”的中国茶形成品牌,走红国际市场,是一个需要各方破解的课题。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也是最大的茶叶生产国,但长期以来,中国茶却处于无知名品牌、无国际地位的尴尬境地。如何让“养在深闺”的中国茶形成品牌,走红国际市场,是一个需要各方破解的命题。

  三月的宜宾阴雨绵绵,被极富层次的植被覆盖着的浅丘夹着丘间江水绵延开来这种典型的南亚热带气候赋予了这座城市得天独厚的茶叶生长条件这里的茶叶常年在2月上旬即可开园生产上市,比四川省内和江、浙一带的主产茶区早15天~20天,因此它有个别致的名字:早茶。已经成功举办三届的宜宾早茶节近日再次在这一蜀南之地拉开序幕。

  素有“万里长江第一城”美誉的宜宾既是茶马古道的起点,又是南丝绸之路的源头,悠久的茶历史和茶文化让宜宾成为我国最大的茶产区之一。宜宾市委书记杨东生告诉记者,2010年,全市早茶种植面积达220多万亩,产量6000吨,产值超过7亿元,成为我国最大的早茶集中产区。

  不过,相对于蜚声国内的声誉,宜宾主打的“早茶”牌并没有享誉国际。在制定今年早茶节的战略目标时,主办方将“走向世界”列在了“立足宜宾,面向全国”之后,足见宜宾早茶“走出去”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其实,宜宾所遭遇的尴尬折射的正是中国茶产业“大而不强”的发展现状。

  “从产茶大国到产茶强国,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茶叶研究所教授刘勤晋对本报记者说。

  “嘉木”非“名木”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按照《茶经》的这一解释,中国是盛产“嘉木”的大国。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统计资料显示,2010年,中国茶树种植面积为195万公顷,茶叶总产量为145万吨,茶叶年总产值为900亿元人民币中国已是世界第一大茶叶生产国。

  目前,世界上已有60多个国家30亿人饮茶,年消费量数以百万吨计,这已使茶行业成为一个跨农业、工业、服务业三大行业的综合性产业。作为老牌茶叶生产大国,中国在国际茶界的地位却并没有“产茶大国”的标签那样值得炫耀。

  “关键在于我们的茶叶没有形成品牌,”刘勤晋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我国的茶叶年出口量为30万吨,还不到去年总产量的1/4。即使"走出去"了也没有大的有影响力的品牌,出去之后都成了别人的填充料,或者被别人用作替代产品,或者贴上了别人的标签。”

  与此相比,斯里兰卡、印度、肯尼亚等国家的茶产量虽然不是世界第一,但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却远胜于中国,因此也拥有更大的出口议价能力。据刘勤晋介绍,印度、斯里兰卡的红茶常常能卖到很高的价钱。宜宾市委副书记、市长吴光镭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透露,宜宾早茶的价格相对来说并不高。

  通常,价格彰显着品质,尽管有时“名不副实”,比如说奢侈品。“你能说法国的葡萄酒就一定有多好?一个标价动辄上万元的名牌包就值那么多钱吗?”吴光镭说,“为什么消费者还是趋之若鹜,为高价买单?就是因为品牌的效应,这是一种消费者心理与品牌内涵相结合的营销。”

  吴光镭所指的“品牌”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商品的文化内核。但为什么法国的红酒能搭载法兰西浪漫的文化进入中国,“嘉木”文化历史悠久的中国却并没有做出国际名茶呢?中国研成控股机构董事局主席姚研成对本报记者说:“我们没能将中国的茶文化准确地传达给世界,我们所推的茶文化都是偏传统的,没有与当今文化相结合,没有培养一种让别人向往的文化意境。”

      刘勤晋进一步补充说,“中国生产出来的茶产品并非一定就符合世界的口味,现在欧美等国家需要的茶产品不是几千块一斤的茶叶,他们需要大众的、有益健康的、饮用方便的产品。比如美国人经常喝冷水,我们就要研究怎么让茶在冷水中溶开,并保证这种速溶的茶香与长时间泡制的茶香差不多。因此,中国茶的国际品牌之路要从细节入手。”

  “中国茶品牌目前还比较低端,只能称为"商标",谈不到品牌。”姚研成说。他建议,“需要更多的茶叶企业上市融资,没有资本的介入,做品牌只能是天方夜谭。”

  贵在形成合力即使有了品牌意识,中国茶产业的国际化之路仍要面临一个重要命题,那就是如何实现茶业抱团形成整合效应这也是中国茶建立国际品牌的必经之路。

  “小农经济为这一道路的实现增加了阻力,”吴光镭说,“茶叶品牌通过整合能够实现成本最低,效益最好。但四川境内的峨眉山茶叶、蒙顶山茶,宜宾早茶等在过去的发展中因为没有形成整合效应而出现了一些问题,原因在于茶农们很容易各立门户,设置壁垒,没有形成良性竞争,造成的结果是成本高企,效益不好,不利于中国的茶、宜宾的茶更好地走出去。”

  刘勤晋表示,中国的茶叶之所以形不成品牌和合力,就是因为“目前我国茶叶的生产力,包括土地、茶园、工厂等掌握在一部分农民手中,而农民小富即安、宁当鸡头不做凤尾的思想制约着中国茶产业的长远发展”。

  “不过小农经济并不可怕,因为世界很多产茶国都是茶农在生产茶叶,现在最大的障碍是,国家并没有一个统一的、领导茶叶产业的权威部门,”刘勤晋说,“现在各行各业都在领导茶叶,但是都不管茶叶。”

  一位安徽农业大学茶业老前辈曾说过一句话,这句话给刘勤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市场上缺乏茶叶的时候,茶叶就变成人人争抢的“篮球”;但当茶叶卖不掉的时候,茶叶就成了人人想踢的“足球”。“这形象地说明了我国茶叶在无序状态下的艰难生存状态,”刘勤晋说,“农业部门负责管理农业生产和农民,但对茶叶如何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鞭长莫及,因为这是商务部门的管理范畴。但我们目前的流通体制也很复杂,所以由于部门的限制,茶叶贸易很难形成拳头打出去。”

  此外,宜宾市副市长周宇认为,整合效应的欠缺还在于中国茶的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程度与国外相比较低。“以宜宾为例,产业布局相对分散,技术装备阻碍了标准化程度;企业规模偏小,规模效益不明显;"产供销"产业链补还未有效建立,深加工还不够。”

  在这一点上,早茶节的举办带有破题的“使命”。吴光镭告诉记者,宜宾早茶节正是要通过推广当地龙头茶企,扶强带弱,从而推动宜宾早茶整合,形成区域化品牌。

  事实上,前三届取得的良好效果让宜宾政府发现了通过这一途径进行破题的可能性。据吴光镭介绍,前三届早茶节的成功举办让宜宾茶企的信心得到鼓舞,宜宾茶叶的销售量和利润在这3年中均实现20%~30%的增速,也是发展最好的3年。企业的业绩渐好加快了茶设备的更新换代。“现在我们的很多企业都在用世界最好的茶叶加工设备,用工业管理的模式和先进的机器标准化来管理生产过程,同时企业更多建设基地,从而用工业的思维提升茶叶从种植到采摘的过程,包括茶苗培育的选择,茶树的种植和管理、茶叶的采摘和粗加工。”

  企业的增收也直接带动了茶农的增收。吴光镭透露,目前鲜叶可以卖到每斤70元~80元的价格,茶农也有积极性把茶基地做得更好。此外更重要的是,有越来越多的国内外茶商通过早茶节了解了宜宾的早茶品牌。“4月份我们还要到广州举办早茶推介会,将我们的品牌推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