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口中国茶
进入中文版 ENGLISH
产品分类
联系我们

地址: 广东省广州国际茶叶交易中心(自编四栋)
联系人: 赖先生
手机: 13711365511
电话: +86.0755-28708049
传真: +86.0755-28708049
E-mail: 100301811@qq.com
QQ: 100301811
    QQ: 100301811   QQ: 729132163  

新闻动态

建不厌精——评《潮汕老屋》

来源:金口选茶  发布时间: 累积浏览:人次

     如果模仿杨锦麟来对朝汕文化进行“一字点题”,我想,除了“精”字,再没有更合适的字眼了。潮人的食不厌精,随着潮菜馆的遍地开花,广为人知。一个地方文化的特点,不可能孤立存在于某个领域之中。千百年来薪火相传的潮汕文化,无一不体现着令人叹服的精致。

  就像最正宗的潮汕功夫茶必得以橄榄核来作为烧水的燃料一样,精,首先来源于每一个细节。在林凯龙编著的《潮汕老屋》一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一条牛索激死三个师父”的建筑掌故,应该是最能说明潮汕民居的“精”,已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潮汕民居的门楼,左右必有一块石雕方肚。潮州市金砂乡丛熙公祠门楼石肚上,有一个牧童牛的石浮雕,牧童手中捏着一条双股相缠、长约 10 厘米细如牙签的悬空牛绳,民间传说,就因为这一根年绳,在几年时间里,先后有三位石雕师父因弄断它而把自己“激死”,最后是一个石匠用泡水细磨轻刮的方式,才把它雕出来。

  类似精致的石雕,木雕,在传统的潮汕民居中俯拾皆是。为一个不起眼的细节而耗尽心血,是潮汕人最擅长的事,所以民间有“潮汕厝,皇宫起”的说法——即潮汕民居是像建皇宫一样精心建起来的。从历史原因看,潮人的祖先在多因战乱而从中原大地迁徙而来,潮汕平原北有连绵的五岭和武夷山脉阻隔,东西也有群山环绕,南面则是波涛汹涌的南海,这种山环水抱的地理环境,使得中原大地的战乱传到这里已是强弩之末,所以潮汕先民有足够充融的时间、精力和心情去精雕细筑,将民居作为艺术品来完成。

  也许是秉承了潮文化“不厌精”的优良传统,本书作者林凯龙作为一个成功的潮人美术家,同样以“不厌精”的精神来编著这本书。他从上世纪 80 年代开始有意识地拍摄潮汕民居,迄今已近二十年,从动手编撰到成书,以花了两年时间,甚至几易其稿。也下因为作者这种“雕年索”的精神,摆在我们面前的这本图文并茂的《潮汕老屋》,图片精彩,资料翔实,无论是足以与山西乔家大院相媲美的沧海陈慈黉故居,还是散落民间不起眼的老厝,潮汕地区有特色的老屋一览无遗。同时,作者并没有满足于“就屋论屋”,而是以建筑的艺术为中心,辐射历史掌故、民俗文化、民间传说,装饰美术等,对潮汕民居建筑的始源及历史的演变、潮汕老寨府第的形制与格局、特殊的装饰工艺及它们对潮人的影响等,都做了严谨的考勤、据和详尽的论述,间中不议论南北、旁及中外建筑艺术的比较,生动活泼,趣味盎然,极具收藏价值。

  1986 年发行的广为流传的“中国民居”邮票中,被民俗专专家誉为比北京四合院更具有艺术性和实用性的潮汕民居(“四点金”和“骑山虎”)并没有人选。这也许是潮汕民居僻居东南沿海一隅,没有天子脚下的四合院知名度那么高的缘故。但是,它掩盖不了潮汕民局面是中国民居中最精美的民居之一的事实,。林凯龙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此,作者保护潮湿汕民居,宏扬潮汕文化的拳拳之心令人感动,让人们曾经妄自菲薄的潮人脸红,也给了那些为了眼前利益、以开以的名义在肆破坏潮汕老屋的当权者一记响亮的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