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口中国茶
进入中文版 ENGLISH
产品分类
联系我们

地址: 广东省广州国际茶叶交易中心(自编四栋)
联系人: 赖先生
手机: 13711365511
电话: +86.0755-28708049
传真: +86.0755-28708049
E-mail: 100301811@qq.com
QQ: 100301811
    QQ: 100301811   QQ: 729132163  

新闻动态

来过便不曾离开——乌镇

来源:金口选茶  发布时间: 累积浏览:人次

核心提示:

“有个诗人,叫聂鲁达,

他说,当华美的叶片落尽,生命的脉络才历历可见。

是不是我们的爱情,也要到霜染青丝时光逝去时,

才能像北方冬天的枝干一般清晰、勇敢、坚强。

我们都曾醉在水乡,

任年华似水,似水年华。”

——《似水年华》

 

 第一次知道乌镇,是因为黄磊编导的电视剧《似水年华》。他曾在一次采访中这样说道,“最初剧本创作的时候并没有想到乌镇,只是憧憬这样的梦幻世界,而戏中主人公的故事应当发生在那里。有一天朋友告诉我茅盾的故乡乌镇就是我心中的梦幻世界,我过去一看,兴奋极了,很多灵感飘然而来,铸成了这段故事。”

最终,《似水年华》选择了这样一个江南水乡:潺潺的流水,静静的枕水人家,湿湿的石板路,灵动的花窗,素雅的蓝印花布……在这个浪漫如诗般的古镇中,时间仿佛停住了几百年。

从此,乌镇,成为我中心的一种情结,梦想去看看摇橹女的小舟缓缓划过,感受下乌顶白墙与雕花门扇间的恬静、悠然生活。而在6月的一个周末,我终于如愿以偿。

 

枕水人家

来到乌镇,先要过桥,一条东市河横贯东西一镇,一座廊桥架通南北两街。此桥名为“逢源双桥”,想来应该是这片水域繁衍了这里几世的人,水而源,所以称“逢源”吧。不过,导游更喜欢称它为爱情桥,因为在《似水年华》中,主人公文和英便在桥上多次相遇而又错过,因此“逢源双桥”上的缘分也就被解释成了眼神与微笑。

走到桥上,俯在石桥的栏杆上,只见几只乌蓬船吃水很浅,静静地停泊在桥下的“财神湾”中,像是等待着财神的到来。抬头远眺河水两岸,那些错落有致、延绵数公里的水上阁楼,如一道亮丽的风景,让乌镇有了枕水人家之的美誉。而随着一阵“吱呀”声,向西望去,支起的一扇木窗内探出了一位娇羞的女子,自己不禁呆想:她是否也如《似水年华》中的默默,一个从小偷吃酒酿的女孩,像一阵风一样,带着围巾在小镇的石子路上奔跑。

下了双桥,走上乌镇的老街上,平整的石板路让人少了高一脚低一脚的担忧。看看巷子两旁的“木门人家”,在前店后坊式的老宅子里,世代居住着乌镇的百姓。没走几步,好奇的我将头探进一扇虚掩的木门,看到一位阿婆正在悠闲地摇着蒲扇。对于我这个“偷窥”的小囡囡,阿婆笑呵呵地看着我,仿佛自家外婆那样亲切、自然。而我则一阵脸红,一溜烟跑向了前面的“百床馆”。

 

“千工床”、大染坊

“江南百床馆”位于东大街靠南的一个大宅之中,素有中国古镇第一古床博物馆之美称。走进宅内,只见客堂、厢房、书房里都摆放着各式各样大大小小的古床。这些床,式样有明代的、清代的、民国的:材质涵盖了红木、榉木、楠木等名贵木材。

在众多古床中,最吸引人的还要数镇馆之宝——“清代千工床”。据说所谓“千工床”就是此床制作时需要一个工匠花费整整三年时间——一千个工时才能完成。走进细看,床上雕有三娘教子、天官赐福等图案,真是栩栩如生,巧夺天工。馆中的老者骄傲地告诉我,此床堪称珍宝,刻有一百零六个人物。“为什么要雕一百零六个人物呢?”我问道。老者笑着说,“传说中国古代以108为吉祥的数字,雕上106个人物再加上床中就寝的夫妻俩刚好108,图个大吉大利。”

听着老者的讲解,看着眼前没有了红绡帐、鸳鸯枕和织锦被的古床,却足以遥想当年古镇的富足与奢华。当然有人会问,这里真的存有一百张古床吗?我想,看“百床馆”不在于穷究其收容古床的数量,更多的在于细品那一张张古床上承载的丰厚历史与生活内涵。

出了百床馆,向东走,便来到了自己最钟爱的“蓝印花染坊”。

在江南,蓝印花布也许是最普通的布料,然而,这种仿佛染入水乡韵味、看似朦胧没有界限的布匹,却是我这个非江南女孩子一生中的美丽情结。

站在染坊的大院中,看着乌镇人将漂染好的蓝印花布从高高的云天直挂而下,阳光下的蓝印花布发出耀眼的光芒,一朵朵别致的花儿仿佛呼之欲出。当轻风拂过,悬挂着的蓝印花布好似飞天的仙女,舞动着轻盈的身子。那一刻,乌镇的美彻底释放了出来。

当然,对这蓝印花布感兴趣的不仅仅是我一人,身边爱美的女孩纷纷走进厅堂,剪上一块中意的布料,挑上几件称心的工艺制品,带回了一个蓝色的梦,也留住了一段难忘的记忆。

这是真实的一幕,更是常演不衰的一幕。

 

清幽生活成就文学巨匠

头戴着蓝印花布帽子,我满心欢喜地回到巷子中,往前走了一段,来到了一个热闹的地方,两个门一进一出,进口处悬挂着“茅盾故居”。

茅盾故居坐北朝南,是一座江南一带常见的传统木构民居建筑,前后有两幢房屋,前一幢的三间平房为茅盾的卧室、书房和会客室。屋边有一小庭园,内栽棕榈、天竺、冬青、扁柏和果藤。其书房虽处于市中,却是个闹中取净、环境幽雅的地方。后一幢是两层小楼,用作厨房、饭堂、起居室外。

来到茅盾故居东边的房间,也就是茅盾童年读书的地方。进入过道,门两旁刻有:“先立乎其大,有志者竞成”对联。跨进天井,迎面是4米多高的封火墙,门上方砖雕“立志书院”四字。过墙门为又一天井,迎面是两间平屋,原为书院的讲堂,内悬挂复制的“有志竞成”匾额。两柱为抱柱对:“分水换规模,但愿闻风皆立志,殳山钟秀杰,足知异日有成材。”。

在厅堂正中竖有茅盾青年时代造型的汉白玉全身像,系根据茅盾18岁时的照片所修的雕塑。走到雕塑前,想起茅盾勇于面向世界的开放文化心态以及精致入微的笔风,我不禁感慨:在这样的小镇上,竟出此大家,真是意外,不过细细想来,也许是乌镇这清幽的生活,成就了这位文学巨匠,让他拥有这般才思,写出一部部杰作。

 

臭得彻底,臭得纯粹

出了茅盾故居,我的肚子开始咕咕叫。看来除了赏析乌镇的美景,乌镇的美食怎么也要尝一尝了。沿街打听了一下,原来乌镇最有名的地方特色菜是红烧羊肉。

在乌镇,很多餐馆门前都会炖着一大锅的红烧羊肉,客人不进店也可买上一份。掀开锅盖,羊肉香而不膻。无肉不欢的我在咽了一下口水后,马上向老板买了一份。咬一口,甜中带辣,鲜嫩而有嚼劲,味之其浓真不愧为小镇招牌菜。不一会功夫,一份红烧羊肉就被我吞进肚中。然而,咂咂小嘴,似乎还想再吃点什么更有味道的美食。

“臭豆腐!臭豆腐!香而不臭的臭豆腐!”听着街对面一阵叫卖声,我眉头一皱,心中满是疑问:难道这乌镇的臭豆腐还是名吃不成?

没错,臭豆腐全国都有,但乌镇的臭豆却别具风味。原来,乌镇的臭豆腐选用上好的豆干泡制20多个小时,经传统老卤泡制,所以没有异味,香得纯正。传统老卤得来不易,有的店家的老卤已用了数年,每年都要添加菜梗、笋根,为防止变质,还不时用烧得通红的铁钳放入卤中杀菌。

一向排斥臭豆腐的我,在听了一番介绍后,决定品尝下我的人生“第一次臭” 。闻一闻串在竹签上的臭豆腐,真是臭得彻底,臭得纯粹。而抹上豆瓣辣酱,吃在嘴里,那让人难以释口的美味,也许真的可以用“千里飘香”这四个字来形容。

除此之外,在家常菜中,乌镇的白水鱼、酱鸡、荷叶粉蒸肉、霉菜扣肉、小龙虾、小螺丝等虽不是宴席上的名贵菜肴,但同样令人回味无穷。而小吃中的定胜糕、桂花糕、芡实糕、姑嫂饼、青团等,味道香糯可口,甜而不腻,绝对是一种甜蜜的诱惑。

多日后,回到家中,那洗净尘俗的静静流水,那一支支伴着桨声的乌篷船,那随风摇曳的小酒馆旗子,在我脑中久久萦绕不去,想必这就是“乌镇,来过便不曾离开。”的魅力吧。